銀保監會點名!警惕這類“土味”廣告 與你的錢包有關
原標題:銀保監會點名!警惕這類“土味”廣告,與你的錢包有關→ 12月29日,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: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,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,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,誘導過度消費。要樹立理性消費觀,合理使用借貸產品,選擇正規機構、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,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。 這是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年以來第六次發布風險提示,此前銀保監會分別就信用卡借貸、金融直播營銷等發布風險提示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發布的風險提示中,銀保監會特別“點名”一些網絡平臺的網貸營銷罔顧消費者利益,利用“土味”“奇葩”廣告吸引流量,套取客戶信息。這也與近期網絡曝光的部分網絡平臺一些廣告打著“土味視頻”的口號,把“奇葩”當“流行”博眼球所引發的熱議有關。 網絡平臺借貸產品四大問題遭“點名” 對于網絡平臺所帶來的誘導過度借貸風險,銀保監會重點“點名”當前網絡平臺借貸產品存在的突出共性問題,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: 一是信息披露不當,存在銷售誤導風險。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,片面強調日息低、有免息期、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。然而,所謂“零利息”并不等于零成本,往往還有“服務費”“手續費”“逾期計費”等,此類產品息費的實際綜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。部分營銷故意模糊借貸實際成本的行為,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,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理解或認識。 二是過度包裝營銷,陷入盲目無節制消費陷阱。一些機構在各種消費場景中過度宣揚借貸消費、超前享受觀念。這種對貸款產品過度營銷、過度包裝的行為容易誘導無節制消費,尤其易對金融知識薄弱人群、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等產生誤導。 “有的未成年人、青少年在網絡平臺借錢后,給明星打榜、集資、包場、送‘粉絲應援禮’、‘借貸追星’現象蔓延。盲目借貸、盲目消費終會侵害金融消費者自身權益?!便y保監會稱。 三是過度收集、濫用客戶信息,存在個人信息使用不當和泄露風險。一些網絡平臺的網貸營銷罔顧消費者利益,利用“土味”“奇葩”廣告吸引流量,套取客戶信息。在營銷或借貸過程中,通過廣告頁面過度收集并濫用客戶信息,甚至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,將客戶信息在平臺方、貸款機構、出資方等之間流轉,侵害了消費者信息安全權。 四是無序放貸,導致過度負債。一些網絡平臺宣稱貸款手續簡單,誘惑消費者點擊辦理,有的機構甚至給未成年人、在校學生、低收入人群等過度放貸,進行暴力催收,冒充司法機關惡意催收,針對借款人親屬朋友進行催收,引發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。 “超前享受”不提倡 切勿“多頭借貸” 針對這些過度借貸消費營銷行為,銀保監會提醒廣大消費者:要堅持從實際需求出發,樹立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觀,遠離過度借貸消費營銷陷阱。 銀保監會強調,要認真看清借貸產品內容,某些營銷過度宣揚的“借貸消費”“超前享受”“借貸追星”行為不值得提倡,不值得效仿。合理使用借貸產品,切勿“以貸養貸”“多頭借貸”。選擇正規機構、正規渠道借貸。 “對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要有正確評估,杜絕不計后果盲目借貸、盲目消費行為。過度借貸往往導致資金斷流,最終會使消費者個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?!便y保監會稱。 為合理使用借貸產品,銀保監會表示,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消費者應了解網絡平臺貸款、類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貸產品,知悉借貸息費價格、期限、還款方式等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信息,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“免息”“零利息”的片面宣傳。合理發揮借貸產品作用,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,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,更不要“以貸養貸”“多頭借貸”。 更多精彩:Mindjet MindManagerwww.xitongtiandi.net |